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母親三十歲】影評

母親三十歲

欣賞這部三十多年前的影片過程中,原本的感覺是原來在那個戒嚴的時代竟然
也可以有如此大膽而具尖銳性的情節,十分投入在童星時代的庹宗華賣力的表
演當中,但越往下看才越覺得它可以在當時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因為整個故事
在說教與潛在價值觀其實都處處迎合著當時的政局與保守概念,它得以產生
也就變得其來有自。


開場的安排非常明確地讓觀眾知道了興茂對母親的恨意來自何處:撞見母親
與一名男子的歡愛.接著就跳到興茂的成人時代,仍然是一位憤怒青年,脾氣
暴躁而容易衝動.在一場交代他與母親關係仍然沒有修復的戲之後緊接著就
是回憶起他的少年時代.興茂的母親是一名年僅三十的美麗少婦,從舉手投
足之間就流露著一股引人衝動的女性魅力.這裡我覺得處理的很有趣的是在
火車上的部份,興茂看著與男人互相觸碰的肢體以及言語流露出的曖昧,竟然
流露出一種伊底帕斯式的對母親的佔有與妒忌,還有對父執輩的反感厭惡。


不過緊接著在家庭的戲裡我們又看到了其實它可能是出於一種心疼重病父親
的正氣使然.撞見了母親與人歡愛過後為了爸爸的健康又隱忍不發,央求台北
的伯母來勸爸爸北上看病,也讓我們對他的早熟感到驚訝(其實甚至有點矯情
和刻意),也看見了爸爸其實心知肚明卻由於種種不管是面子或是維護尊嚴的
刻意忽視妻子外遇,直到看完並碰見情夫,整件事情才爆發出來(也加速了自
己的死亡).父親死了之後母親跟了情夫,興茂跟著伯父伯母到台北居住,接
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品學兼優成為人人稱羨的高材生,但跟著媽媽的弟弟卻
因此成為一個整天遊手好閒的拖油瓶(這在他自己的口中也一再出現),後來
媽媽三番兩次到台北想見他,為過去的事情懺悔,兩人卻也一直沒見面,經過
伯父的幾句話竟然就輕易化解了十年來的怨懟,興茂想對母親說出道歉的話
,母親卻在片尾被車撞死.。



整體來看這部片的人物其實都是刻板的.永遠是老好人的爸爸與伯父伯母,
從頭到尾都眉頭深鎖的興茂,以及一直以來都像個孩子般幼稚的母親.編導
在片中傳達的觀念其實非常保守與老舊:女性應該遵從傳統價值觀念,負起
相夫教子的責任,所以我們看到了跟著健全家庭的興茂一路順利地成長,在
學業與情感的依歸都有斬獲;跟著母親生活的弟弟卻落到遊手好閒毫無謀生
能力的地步.這其中暗示著「上樑不正下樑歪」的邏輯,其實是很不健康的.


另外在片中使壞了百分之七十的母親終於改過自新,在旅館等著兒子來找的
橋段也可以受到誤會,除了戲劇衝突也讓我發現自己似乎有投入到當時價值
觀念的邏輯裡.後來經過解釋誤會雖然冰釋,但卻仍然來不及對母親說一聲
再見.母親的死似乎是解決所有犯過的錯誤的唯一方法,因為整部片裡她背
負著太多的包袱(不稱職的母親、紅杏出牆的妻子以及隱隱流露出的對兒子
的佔有慾),全片除了安排他的死亡已經無力解決所有過錯了。


如果我是在當時看到這部電影,一定會對它有更高的評價.但是就是因為換
了一個時空,我們能夠冷靜地去檢視他背後透露出的,因為時代背景而應運
而生的政治正確性是怎麼一回事.現在這個女權高漲的時代,當時的價值觀
勢必成為老舊封閉而帶有貶抑女性的味道在.種種的安排也看得出為了達成
這樣「女性應該好好像夫教子,否則孩子的人格發展將受到影響」的中心價
值觀,稍微顯得刻意.不過其他層面(例如到位的演員、寫實風格的攝影以及
導演恰如其分的處理手法)的優秀表現,的確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只能說每個
時代的電影都蘊含著當時因為政局或社會風氣不同的觀點,在不同的時間欣
賞,我們能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