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0YearChallen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0YearChallen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影/十年回顧對比照熱潮爆紅!原來 2009 年和 2019 年科技變化竟如此驚人啊!


影/十年回顧對比照熱潮爆紅!原來 2009 年和 2019 年科技變化竟如此驚人啊!
▲蘋果 2009 年推出的智慧型手機與 2019 年推出的手機相較之下,設計上有很大的差異。(圖/翻攝自pocket-lint,下同)
張岑宇/綜合報導 
如果你最近有在使用社群軟體的話,肯定有被這股十年回顧(#10YearChallenge)對比照熱潮給燒到!在各大社群台可以看到被2009年照片和2019年照片洗版的畫面,本篇文章將帶您看看這 10 年間遊戲、科技產品、社群平台的變化到底有多驚人! 
#10YearChallenge 的源頭眾說紛紜,有外國媒體指出,應該是從臉書的「動態回顧」功能裡延伸;根據《 memepedia》網站報導,這股十年回顧的熱潮源自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當地媒體 《KOCO 5 News 》網的首席氣象學家 Damon Lane,把 10 年前後的相片互相對照,並在今年1月11日在 Facebook 上發佈,這股熱潮蔓延至各大藝人或是品牌身上。
這裡有一些照片展示了過去十年間的影響,我們將會呈現十年前最受歡迎的產品,並將現代產品一同作比較。
PlayStation 3(2009)vs PlayStation 4(2019)
PS 遊戲主機系列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憶,有許多玩家就用 PlayStation 3 連續玩了五個小時玩《現代戰爭2》,對比現在 PlayStation 4 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
Xbox 360(2009)vs Xbox One X(2019)
Nintendo Wii(2009)vs Nintendo Switch(2019)
雖然不能拿 Wii 和 Switch 直接比較,但這兩種遊戲機都呈現了任天堂 10 年來的發展歷程。曾經有人因為玩當時任天堂出的 Wii 太嗨而打破家裡電視呢。
FIFA 09(2009)vs FIFA 19(2019)
每年重新發布的體育遊戲都很有趣,但回顧這十年之間所發生的變化,你可以看到差異之處為何。
FIFA 的演變史。(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NBA 2K9(2009)vs NBA 2K19(2019)
這是另一款每年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遊戲,但它與10 年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2K9 之後的下一部分也是該系列中第一款採用 MyPlayer 模式的遊戲。
俠盜獵車手IV(2009)與俠盜獵車手V(2019)
俠盜獵車手IV(2009)與俠盜獵車手V(2019)。(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俠盜獵車手V(2019)。(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即使 GTA V 現在已有幾年歷史了,它仍然會不斷更新 Rockstar Games 的免費內容,現在可以用令人驚嘆的 4K 畫質播放。不過,我們與 Niko Bellic 合作的時間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寶貴的。
三星Galaxy i7500(2009)vs三星Galaxy S9 +(2019)
看看這所謂智障型手機的傳統按鍵是不是很復古啊!別小看Galaxy i7500它可是擁有高達 8GB 的儲存空間,您可以使用方向鍵上網。當然,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是玻璃打造,擁有最窄的的邊框以及無任何實體按鍵,甚至有傳言下一代手機S10 + 將擁有高達 1TB 的驚人儲存容量。
▲三星手機演變歷史。(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iPhone 3GS(2009)vs iPhone XS Max(2019)
我們怎麼當時怎麼可以使用如此小的 iPhone 3GS 螢幕呢?iPhone 3GS可能有一個玻璃後蓋,但與現在最新的 iPhone XS Max 的 6.5英寸 螢幕相比,3.5 英寸前方顯示螢幕相較之下仍然微不足道。
MacBook Pro(2009)與帶 Touchbar 的MacBook Pro(2019)
這款標誌性的 Apple 筆電是為數不多的設計之一,在過去的十年裡它幾乎保持不變。當然,他們現在只是變得更薄更輕,蘋果已經增加了一個 Touchbar 的功能,該軟體才是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處。
Apple iMac(2009)vs Apple iMac Pro(2019)
自1995 年首次推出以來,iMac 一直是最先進的電腦機型之一,現在推出的款式已經不像當初推出的款式一樣,最新的機種對於平面設計師而言非常強大。甚至具有 5K 分辨率顯示功能。
Apple Earphones(2009)vs Apple AirPods(2019)
這不是一個真正的比較,因為蘋果仍然銷售有線耳機,但我們必須呈現技術的變化情況。當 Apple 手機開始放棄耳機插孔時,它推出了無線耳機。雖然果粉們仍喜歡蘋果手機,但對於沒有耳機插孔這件事,還是有果粉仍繼續抱怨著。
Facebook(2009)vs Facebook 2019(2019)
Facebook Messenger 在 2009 年已經運作許多年,人們仍繼續在塗鴉牆上發表貼文,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可能已經開始將我們的數據,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Twitter(2009)vs Twitter(2019)
美國總統川普在 2009 年建立了自己的推特帳號。從那以後,就開始沒落。右邊圖是 Twitter 最新的版面。
Gmail(2009)與 Gmail(2019)
Google 的電子郵件服務在今天已經成為每個人幾乎成為大家使用的電子郵件之一,這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進.它不僅被消費者,企業和學生使用,而且是 G Suite 的核心,其中包括從 Google Docs 到Google Drive的所有內容。
Windows 7(2009)vs Windows 10(2019)
很難相信 Windows 7 竟然已經推出十年了,但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父母仍堅持使用這個系統,並且對於使用 Windows 10感到非常抗拒。
Kindle 2(2009)vs Kindle Paperwhite(2019)
Kindle 首先被普及為收集和閱讀書籍的現代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亞馬遜不斷更新和改進,現在的版本變得更小,更快,更輕,更亮。
B&W Zeppelin Mini iPod Speaker(2009)vs Sonos One(2019)
這不是同一個喇叭,還記得當初是如何將 iPod 連接到揚聲器系統以播放音樂?現在,像Sonos One 這種最好的家用揚聲器都有藍牙功能,並且可以使用支持語音的 AI 助裡,這讓我們有體驗未來世界的科技感。
LG-GD910(2009)vs LG Watch W7(2019)
智慧型手錶 Smartwatches 在過去十年中大幅成長,它們在十年前幾乎不存在,現在我們有 Apple Watch 和 Fitbits 佔據市場。
飛利浦 3D 影院 21:9電視(2009年)與飛利浦OLED + 903電視(2019年)
還記 得2009 年是 3DTV 上市的時候?明顯地 在現在的 2019 年是個四處充滿著 OLED 和 4K(實際上是8K)的時代。
延伸閱讀

【十年回顧對比照揭密】#10YearChallenge為啥爆紅?傳聞這竟是 FB 為了讓 AI 收集人類衰老過程變成數據庫


【十年回顧對比照揭密】#10YearChallenge為啥爆紅?傳聞這竟是 FB 為了讓 AI 收集人類衰老過程變成數據庫
▲傳聞這竟是 FB 為了讓 AI 收集人類衰老過程變成數據庫。(圖/翻攝自《WIRD》)
張岑宇/綜合報導
「#10YearChallenge」本來應該是指 Facebook 上的「How Hard Did Aging Hit You Challenge」(時間在你身上留下多少歲月痕跡),意思是挑戰「衰老」有多大程度影響你。
#10YearChallenge 傳聞是為了方便FB搜尋我們臉部人物照片的數據資料庫。(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How Hard Did Aging Hit You Challenge。(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許多外媒指出,這項「挑戰」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當地媒體 KOCO 5 News 的首席氣象學家 Damon Lane 率先發起,他把十年前後的相片合在一起,於今年 1 月 11 日在Facebook上發佈。

美國有科技記者認為這很有可能是Facebook 為了訓練人工智慧 AI,判斷人類老化過程的活動。
▲#10YearChallenge 傳聞是為了方便FB搜尋我們臉部人物照片的數據資料庫。(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如果資料科學家向 AI 展示這些人 10 年前跟現在可能的樣貌照,AI 就很容易建立一個關於人類年齡算法跟數據的模型,不僅有助於改善臉部辨識軟體,還可以預測未來結果,或是也可以幫助執法單位,搜尋可能的嫌疑罪犯以及失蹤人口等用途。
根據《wird》報導,這種推論其實相當合理,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要訓練一個關於年齡相關特徵的臉部識別算法,更具體地說,是關於人們會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臉部會有何改變。
理想情況下,您需要一個包含大量人物照片的數據資料庫,而這個數據資料庫必須是嚴謹且涵蓋範圍很廣泛的。如果你知道這些照片被間隔了一定時間,例如隔開十年之間變化的照片就會有所幫助。
▲標籤#10YearChallenge 傳聞是為了方便 FB 進行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陷阱。(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當然,你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透過 Facebook 瀏覽個人資料圖片,查看發布日期或EXIF數據,但是整套文件圖片最終可能會變成大量無用的資訊,因為一般使用臉書的使用者,不太可能會依照現實當中的時間順序上傳圖片,此外,上傳的動態很容易被最新的照片圖文資訊覆蓋過去。 
換句話說,如果你有一套簡單,有用的標籤可以加以區別,那麼將會對現在的照片以及未來的系統有所幫助。
更重要的是,Facebook上的個人資料圖片,照片發布日期不一定與拍攝照片當下的時刻完全一樣。即使是參照照片上的可交換圖檔格式(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官方簡稱Exif)數據,也無法可靠地確認上傳照片的日期,究竟是否為使用者拍攝當下的照片。
資料探勘(data mining)是什麼?
資料探勘(data mining)是一個跨學科的電腦科學分支 。它是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統計學資料庫的交叉方法在相對較大型的資料集中發現模式的計算過程。
資料探勘過程的總體目標是從一個資料集中提取資訊,並將其轉換成可理解的結構,以進一步使用。除了原始分析步驟,它還涉及到資料庫和資料管理方面、資料預處理模型推斷方面考量、興趣度度量、複雜度的考慮,以及發現結構、視覺化線上更新等後處理[1]。資料探勘是「資料庫知識發現」(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的分析步驟] ,本質上屬於機器學習的範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