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自私貪婪表露無遺!《絕命大平台》為存活吃人 最可怕是人性

自私貪婪表露無遺!《絕命大平台》為存活吃人 最可怕是人性

作者/癢女的迷宮

電影《絕命大平台》(The Platform)以一座名為絕命坑的「垂直大監獄」作背景,建築物沒有出口,只有四面灰色牆壁,中間天井位置供一塊僅幾平方公尺、裝滿了食物的平台垂直移動,頂層平台上放著各種美食,之後由下層開始運送食物,逐層移動到最底。




絕命坑裡有幾項規則,第一點:像是低層住戶只能吃上層留下來的剩菜,所以往往到了下半段的階層沒有東西可以吃;如果每個囚犯都只取所需,就會有足夠的食物從頂層一直到底層。第二點:偷藏食物會被冷死或是熱死,第三點:每隔幾個月犯人會分配到各樓層,有可能往下或是往上。

 《絕命大平台》披著科幻驚悚片外皮窺見人性之惡  帶你看見人吃人殘酷虐殺景象
(圖/《絕命大平台》劇照,下同。)

1.藉由絕命坑食物分配 隱喻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共產世界國家通常是由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控制各方面的經濟生產,並向公民提供其生活基本的必需品,包括食物、住屋、醫療服務及教育。現實世界中,共產階級的理想化世界,沒有所謂的私有財產,資源由每個人各取所需。男主角心目中的完美烏托邦就應該是這樣的世界。

 《絕命大平台》披著科幻驚悚片外皮窺見人性之惡  帶你看見人吃人殘酷虐殺景象

而男主角在絕命坑裡,自始至終都沒有絕望,希望能夠自己扮演起共產主義下的分配者,讓監獄中的人類可以共享資源,但他完全忽視人性為了求生存的邪惡與醜陋,一切最終仍堅信絕命坑的人們會產生自發性的改變,但就如片中某個獄友一再跟男主角強調「自發性的改變並不存在」。

2.保暖思淫欲,諷刺上層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自己掌握的特權

由於絕命坑裡每個月會輪流一次樓層,因此有可能是往更高的樓層分配,也有可能往被更低的樓層分配,電影中有捨身救命選擇自殺,把自己的肉奉獻給男主角吃的好人,也有著被分配到上層,就不想放棄自己所獲得享有優先享用食物權的自私者。

 《絕命大平台》披著科幻驚悚片外皮窺見人性之惡  帶你看見人吃人殘酷虐殺景象

其中,電影裡最諷刺的是,當男主角在片尾被分配到上層時,竟然聽到更上層的人傳來嘿咻聲音,絕命坑裡的世界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

3.人吃人為求生存互相殘殺的既視感

即使是在動物界,同類相殘的例子在自然界很常見,像是河馬、虎斑蠑螈、懶熊等其他物種,電影裡頭絕命坑裡的人類為了求生存,被逼到必須吃人肉時,讓人不禁聯想起近日現實中北極熊互相殘殺同種族動物互吃的例子。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身為人類的一部分,也不免逃出這種互吃的命運,在被逼到走投無路時,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這樣怵目驚心的絕望悲歌將會重複上演著。

電影像是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幾個基本假設: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電影中絕命坑的的人們就是在追求最基本生存需求,也用電影間接呈現了,只有男主角到上層時因為飲食無憂才開始思考該如何逃出去以及打破體制或許可以間接反映此理論,只有生理需求被滿足後,才會有空管其他需求。

 《絕命大平台》披著科幻驚悚片外皮窺見人性之惡  帶你看見人吃人殘酷虐殺景象

整體而言,電影如同現實的顯微鏡,隱喻著社會流動性、階級劃分與貧富不均,富者恆富窮者恆窮、既得利益者自私的現象等等。絕命大平台再披著科幻驚悚片的皮下,隱藏著人性中所有黑暗與善良的一面,包括各種冷漠與自私、人性與貪婪。

《絕命大平台》就像是現今社會的縮影,同樣也算是反烏托邦主義電影,是我最喜愛的類型之一,一個體制跟思維模式完全與今日背道而馳的社會,電影所呈現諷刺階級的新概念,都讓人覺得驚喜,整場下來高潮不斷,雖然結尾頗有類似宗教啟示偏向玄學意味,電影裡怵目驚心的呈現方式讓人相當印象深刻,癢女大力推薦



原文網址: 自私貪婪表露無遺!《絕命大平台》為存活吃人 最可怕是人性 | 癢女的迷宮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48994#ixzz7OuD5hVlP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